
当古旧福音遇上时代精神1
文/时尽书
《生命季刊》总第109期
点击观看时牧师信息视频(YouTube)👇
https://youtu.be/-X_-xtDhjq0?si=_c2QGNKEIh-i7keN
国内读者观看时牧师信息视频👇
以下为时牧师信息音频:
一、人本主义
这是三堂信息的主题是“古旧福音遇上时代精神”。基督徒对福音耳熟能详,却对时代精神不一定有充分了解。但是,时代精神并不会因为我们不关注它而远离我们。
我们会在电视里,在街道上,在社交媒体等各种空间看到时代精神的标语和社会运动,比如,气候变化、黑人命贵、社会公义、LGBTQ,等等。
最近,宾州大学一些穆斯林和LGBTQ人士聚集在一起反对以色列,支持哈马斯。伊斯兰教的教义与LGBTQ伦理本来水火不容,那一天却可以站在同一条战线。如果说这种社会现象是一朵浪花,那么,是什么样的暗流在社会底层涌动而掀起了这朵浪花?
2020年,当黑人命贵(BLM)在美国社会如火如荼的时候,网络上流传一位在美国长大的华人移民的第二代(俗称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写的一封公开信。这封信表达了作者对BLM运动的支持,并谴责了第一代华人移民对BLM漠不关心。不久之后,一位华人第一代移民写了一封公开的回应信,表达了与那位ABC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件事凸显了第一代北美华人移民和下一代人之间观念的分歧。不同时代的人在观念上的鸿沟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变迁。时代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塑造着整个时代民情和社会面貌。如果对时代精神一无所知,我们将会迷失在时代洪流中,要么随波逐流,要么无所适从。所以,我们需要用古旧的福音真理分辨时代精神,并能为真道竭力争辩,保守自己和下一代不被蛊惑人心的时代精神所俘虏。
时代精神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个社会流行的文化思潮。时代精神塑造了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并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时代精神无孔不入地渗透在学校、书籍、媒体、网络、商业广告,甚至教会里。
C.S.路易斯在《天路归程》一书中讲述了一个时代精神的寓言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巨人名叫“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巨人统治着一个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有一座监牢。监牢里的人每一天都被灌输着时代精神的信条。时代精神塑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有一天,一个叫约翰的人被逮捕,并被投放在这座监牢里。约翰不愿意像监牢里的其他人一样服从时代精神。当他忍无可忍的时候,有一名骑士出现了。骑士把枪刺入时代精神的心脏。于是,在一声巨响中,时代精神被打回原形,变成了一堆乱山碎石。约翰被释放了。可是,当骑士呼唤其他囚徒离开监牢的时候,囚犯们却不愿意离开。他们仍然重复着时代精神的信条,并把时代精神当作他们唯一的生存之道。
如果时代精神始终都是纯正的基督教信仰,那么我们不需要太担心。但是,在后基督教的西方社会以及反基督的东方社会,时代精神是“去基督化”的,甚至是“敌基督教”的。于是,我们不得不认出时代精神的真面目。
哥林多后书10:4-5说,“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时代精神塑造了坚固的营垒,用各种谎言编制了虚假的历史叙事、错谬的世界观、扭曲的伦理和乌托邦理想蛊惑人心,这是时代精神的计谋,是拦阻人认识神的自高之事。我们需要攻破时代精神的营垒,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如何打赢这场属灵争战?在C.S.路易斯笔下,那位把时代精神打回原形的骑士名字叫“理智”。但是,在这里,我更愿意诉诸于“启示”。与其说我们用理智击败时代精神,不如说我们用上帝启示的圣经真理回击时代精神。我们会运用理智,但理智必须在圣经真理的引导下才能发挥功效。
罗马书12:2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在这里,效法世界可以理解为“被世界同化”。而时代精神就是世界同化我们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用上帝的旨意归正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神的旨意就隐藏在古旧的福音里。福音已经向我们显明。所以,我们可以用古旧福音拆毁时代精神。
在旧约圣经里摩西给即将进入迦南地的以色列人的警告,与新约圣经里保罗给教会的警告有所不同。旧约圣经里,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效法迦南地外邦人的宗教习俗,不要敬拜巴力、亚舍拉等偶像。自然崇拜是是旧约时代外邦民族的时代精神。每一个民族或部落都有他们的宗教信仰。那些宗教通常与大自然有关。人们会把自然界的某些受造物当作神敬拜,或者祈求一些掌管大自然的虚假神明赐福。所以,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之后需要警惕这种时代精神。
到了新约时代,使徒们不仅警告基督徒远离异教偶像,还有要警惕世上的哲学。歌罗西书2:8说,“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
这里的“理学”就是哲学。因为在主耶稣降生之前的几百年,古希腊的哲学构成了新的时代精神。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以及很多古希腊在哲人通过理性构建了一种不同于摩西时代的精神。新约教会就是在这种时代精神的背景下诞生的。使徒保罗和约翰都提醒教会要警惕并拒绝诺斯底主义等哲学思想对福音的腐蚀和扭曲。所以,新约教会诞生之初,古旧福音与时代精神就发生着激烈的对撞。
中世纪,虽然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哲学有过一定程度的融合,但整体而言,基督教神学占据着主导地位。如果说中世纪欧洲的时代精神就是基督教神学,这并不过分。但是,启蒙运动之后,欧洲的时代精神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全世界。启蒙运动之后的西方思想从“神本”走向“人本”,从上帝的启示转向人类的理性,甚至从基督的救赎转向人的暴力革命。
.PNG)
如果说17-18世纪理性主义高涨的启蒙运动把基督教文明的大树松了土,那么19世纪的反基督教思想如同一股龙卷风,把基督教文明的大树连根拔起。然后,人类在20世纪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并迎来了21世纪的后现代。
在这一系列的专题讲座中,我会谈到当今西方社会后现代文化的三个核心要素:人本主义、相对主义和文化马克思主义。这是三股绳子凝成了当下西方社会的时代精神。这三股力量不是时代精神的全部。除此之外,自然主义、环境主义、性革命,感官主义,等思潮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部分。
我们首先谈人本主义。下一堂讲相对主义。第三堂讲文化马克思主义。
.PNG)
西方社会很多运动、口号和政策看起来都是为了造福“人”,比如,人权、自由、平等、福利,等等。圣经教导基督徒爱邻舍,甚至爱仇敌。福音不仅不反对我们祝福他人,还为我们祝福世人提供了动力和原则。人本主义追求人的福祉。基督教信仰也追求人的福祉。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让我们从人本主义的定义开始谈起。Humanism一词有时被翻译成“人文主义”,甚至在某些语境中被翻译成“人道主义”。从其思想本质上来说,最好译为“人本主义”。美国人本主义者协会对人本主义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人本主义是一种“进步”(演变)的人生哲学,在没有对神的信仰或其他超自然信仰的情况下,肯定我们(人)有能力和责任达到更美好的个人实现的伦理生活。
这一定义中出现了“进步”(progressive)一词。在中文里“进步”具有正面的感情色彩,令人联想到越来越好的变化过程。但事实上,按照上帝的标准,人本主义者所定义的“进步”不一定是更好。人本主义的进步有可能是上帝眼中的堕落。所以,progressive(进步)一词最好翻译成“演变”。
人本主义的思想前提是排除了对神和超自然存在的信仰,并进一步用人取代神,把人摆在神坛上。这是人本主义的信仰根基。
人本主义是人堕落的必然结果。回到圣经里,我们会找到人本主义的根源。人类始祖堕落的试探就是人本主义的试探。
创世记3:4-5,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魔鬼的试探不只是让人怀疑上帝的话,还把人高举到“如神”一般的地位。“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这句话的诱惑并不在于知道善恶,而在于“如神”。人类堕落的动机是想如同神一样知道善恶。
人知道善恶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人需要有道德意识。第二,人需要有善恶标准。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上帝把道德属性赐给了人。所以,亚当受造之初就有道德意识。上帝向亚当颁布了命令,告诉亚当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上帝的诫命就是衡量善恶的标准。知道善恶的两个条件,亚当都具备了。所以,在亚当堕落之前,他并非在道德上无知。
但是,人类的堕落体现为,人不满足于按照上帝指定的标准去知道善恶。人想要像神一样知道善恶。如神知道善恶,就是站在上帝的地位上决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即用人的标准取代上帝的标准。人想要摆脱上帝的权柄,实现人的“自治”。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类的堕落就是从“神本主义”变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符合人的堕落的本性。所以,人本主义流行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的一句名言是典型的人本主义的信仰宣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伊甸园里魔鬼的那句试探的希腊版。这种希腊版的人本主义宣言几乎烙印在所有人的心里。“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原罪的哲学表达。
从奥古斯丁之后,欧洲进入了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主导了欧洲的时代精神。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派神学家把古希腊的某些哲学思想和基督教神学进行了融合,神学家们吸收了一些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哲学成果。但是整体而言,基督教神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可以说中世纪欧洲的时代精神是以神为本的。
.PNG)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和哲学方面,人的地位开始逐渐被高举。我们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对人的突出表现可以发现这种趋势。文艺复兴并没有以激进的方式用人本主义迅速推翻神本主义,而是逐渐地张扬人的个性。经历了大约两百年,文艺复兴营造了以人为焦点的文化思潮。
弗朗西斯·薛华说,文艺复兴也为人类的思想打开了一扇门,引向了人本主义,带来了现代人面临的许多问题。
在16世纪,宗教改革爆发了。宗教改革肃清了两个层面的信仰危机,第一,宗教改革纠正了当时官方天主教会内部的信仰偏差,回归了圣经启示的纯正教义。第二,在文化领域,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引领的人本主义背道而驰。
.PNG)
于是,欧洲出现了两条思想路线,一条路线沿着文艺复兴的方向继续朝着人本主义的方向前进。另一条路线沿着宗教改革的方向朝着神本主义的方向回归。所以,我们即听说过西方社会世俗化的历史进程,又听说过基督教信仰在西方社会掀起的属灵复兴。这两条线路并行前进。
.PNG)
17-18世纪,启蒙运动为现代的时代精神注入了新元素。启蒙运动期间,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会因人而异,有理性主义,有经验主义,也有怀疑主义。但整体而言,启蒙运动强调人的认知胜过强调神的启示。
需要说明,当我们强调神本主义时,并不是说人一无是处。当我们强调上帝的启示,也并非否定人理性的价值。上帝赋予了人理性。当一个人经历了基督的救赎,在圣灵的光照和圣经的指引之下,人的理性可以发挥正确的功能。所以,神本主义的基督教信仰并不否认理性的价值。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把握神的启示和人的理性之间的关系。如果启蒙思想家愿意接受上帝启示的真理,相信人有原罪,接受上帝制定的普世的道德法则,在圣经真理的框架内进行理性思考,那么,人的理性可以被真理启蒙,基于启示的启蒙可以给人类带来祝福。但是,如果拒绝上帝启示的真理,而单纯依靠人的理性探寻真理,那么,这种人本主义的启蒙必然产生错谬,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PNG)
生活在启蒙时代的人几乎无法幸免地或多或少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人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人接受上帝启示的真理的程度因人而异。基督教教义与理性主义的哲学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如何调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前面谈到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两条思想路线。一个是沿着文艺复兴的方向继续前进的人本主义,另一个是依据宗教改革的精神持守的神本主义。启蒙思想与这两条路线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等人与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分道扬镳,为激进的法国大革命预备了思想条件。可以说法国大革命是极端的人本主义革命。
英国和美国受到基督教新教的影响,并在宗教改革之后的几百年先后经历过几次基督教信仰的复兴。基督信仰塑造了基本民情,影响了社会秩序。在英国,埃德蒙伯克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强调维护基于上帝护理之下的传统和秩序,反对激进的法国大革命。
在美国,影响美国立国精神最主要的思想资源是基督教信仰。虽然某些国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但整体而言,以神为本的基督教信仰是美国立国精神的重要根基。这一事实不仅是国父们的观念所决定的,也是基督教信仰在北美大陆的民间广泛普及所决定的。当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美国的政治精英们整体而言接受了埃德蒙伯克的保守主义。
所以,对比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和美国精神,我们会看到两条道路。法国走的是人本主义道路。而美国的立国精神保持了强烈的神本主义信仰。这一对比可以从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的差异看出来。
.PNG)
1776年,在北美大陆,美国的国父们发表了《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人发表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这两部宣言都捍卫了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两者的思想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
从文字表述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两者的不同。美国的《独立宣言》开头宣称,其基础是自然法和自然之神,以及造物主赋予人的权利。虽然少数美国的建国先辈们相信自然神论,但他们起码承认上帝是造物主。我们不需要用神学家的标准要求美国的国父。国父们是立法者和政治家,而不是神学院教授或教会牧师。即使他们在神学上有偏差,他们若能把上帝赐下的普遍法则落实在美国的制度和律法中就足够祝福世人了。
而法国的《人权宣言》则用“超越的存在”来描述人权的来源。相比之下,超越的存在显得更加模糊而抽象。“超越的存在”并没有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引发人们的敬畏之心。否则,法国大革命就不会摧枯拉朽式地杀戮和破坏。从根本上来说,《人权宣言》是在人自身寻找人权的来源。
.PNG)
美国的《独立宣言》说,人人被创造而平等。在这里,人的权利是上帝赋予的。而法国的《人权宣言》则说,人人生而平等。在这里,人权不再是造物主所赋予的,而是属人自身固有的东西。当上帝不再被当作人权与自由的赐予者,人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没有了界限。这就是为什么法国大革命导致血流成河的暴力屠杀和惨无人道的专制暴政。而美国在建国之后致力于捍卫人权和自由,基督教信仰对终止奴隶制实现种族平等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信仰的丢失只需要一代人。一旦基督教信仰衰落,人本主义必然高涨。因为人本主义符合人的天然的罪性。当人们不让上帝做主,就必然高举人自己。今天,美国就面临一场信仰危机。众议院新任议长迈克·强森(Mike Johnson)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当基督教信仰衰落之后,美国的立国精神也会面临危机。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存在信仰真空。当神本主义的信仰淡薄的同时,人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会取而代之。今天,法国大革命的幽灵笼罩着美国,塑造了美国的当下的时代精神。
英国和美国曾经是基督教文明的国家,为人类贡献了基督教文明的果实。人权、自由、平等、宪政、民主等概念都是从基督教文明中孕育出来人类文明的花朵。如果说基督教信仰是这些花朵生长的土壤,那么,今天人们只想要这些花朵,而不想要信仰的土壤。人们想要把这些花朵从它产生的土壤上剪下来,插在人本主义的土壤上。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危机。人的权利被滥用,自由被当作放纵情欲的借口,为了追求平等而矫枉过正走到另一个极端。
Os Guinness在一本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这本书的名字可以翻译为《人类大宪章:西乃的信仰革命与未来的自由》。作者对比了美国的立国精神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这两股精神分别追溯到西乃山上帝在荆棘火焰中给摩西的启示,以及法国巴黎一场用人的理性催生的激进革命。这两条道路摆在美国人面前。在美国,你只能二选一,没有中间道路。
当下美国的时代精神已经与建国之初有很大不同。人本主义的时代精神支配了主流媒体,高等学府,K-12的公立教育系统,大公司的企业文化,甚至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
我们需要识破人本主义的错误和危害,持守并回归以神为本的基督教信仰,在这股时代精神的浪潮中逆流而上。
人本主义否定上帝,却高举人。这种论调看似很重视人的价值,却对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人本主义造成的伤害首先体现为它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人本主义思潮掀起的政治运动口号听起来很美,但是,其结果却很残酷。在公共领域,它会摧毁社会秩序,让广大民众成为受害者。
上帝在创世之初为人类社会设立了秩序。比如,上帝设立的公平正义的法律秩序,怜悯仁爱的道德秩序,以及国家、家庭和教会在各自领域里的权柄秩序。人类只有遵守这些秩序才能享受持久而稳定地普遍恩典。
人类的文化被罪污染。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秩序都符合起初的设计。但是,在堕落的世界里,上帝仍然做护理的工作。一个国家若和平有序地为人民提供生存环境,就必须遵守上帝设立的秩序,避免暴风骤雨式的激进革命。对堕落的人类文化的更新需要福音的大能。对不完美制度的改良需要稳健而审慎地进行。
但人本主义的信念否定上帝的权威,藐视上帝设立的秩序和护理之工,采用激进的手段进行革命,砸烂一个旧世界,却建立一个比旧世界好不到哪里去的新世界。而且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会生灵涂炭。革命的过程充满了暴力和罪恶。程序不正义。代价过度惨重。法国大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功课就是,人类从历史中没有学到任何功课。
今天,美国面临传统秩序的破坏。我们应该还记得2020年的街头暴力,历史人物的雕像被推翻或者泼上油漆,商店被砸,国旗被烧,警察被取消经费。这是对历史和传统的激进式颠覆。当这一股法国大革命式的街头暴力退场之后,文化革命并没有停止。性别、婚姻和家庭的秩序继续被破坏。人们把这种破坏称为“进步”。当我们认清其本质,我们会看到这不是进步而是沉沦。
对个人,人本主义会带来心灵秩序的坍塌。比如,人的心灵陷入焦虑、抑郁、孤独和迷失。 在上帝那里,我们找得到了人存在的根源。在基督的救赎里,我们重生了,有了新生命的起点,并在上帝完美的国度里得到永恒的归属。基督徒的人生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活。所以,以神为本的基督教信仰塑造了一种人生观。这种人生观有起点,有终点,有明确的活法。这种人生观清楚解释了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该怎么活。所以,在基督信仰里,人的心灵秩序是清晰、坚实而稳固的。
但是,当上帝在信仰中缺席,当神本主义被人本主义所取代,人就从以上帝为中心的人生坐标系中坠落了。我是谁,我为何存在于这个世界,我的灵魂何去何从,我为什么而活才有意义?都就成了令人焦虑的问题。这是现代和后现代时代普遍的心灵焦虑。有人抑郁,有人自杀,有人放逐于纵情和毒品。有人通过个人奋斗自我实现。有人用正能量给自己打气。有人如鱼得水,如愿以偿。有人不堪重负,一败涂地。有人背负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人背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离开上帝的人生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
如何解决人本主义造成的危机呢?以神为本的基督教信提供了出路。基督教信仰不像人本主义那样高举人,却带给人最大的祝福。在基督教信仰里,上帝处在人之上。但这并非对人的贬低,却为人的价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上帝有最崇高的尊荣,而上帝把祂的形象赋予了人。所以,人是整个受造界是最宝贵的受造物,因为人是神的形象。如果否定了上帝,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人的本质,也就无法解释人的尊严与价值的来源。如果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那么人类应该弱肉强食。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如果是这样,你就没有理由谴责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但是,事实是,人是上帝的形象,所以,人人受造而平等,因为每个人都有上帝的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信仰如此重视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
在历史上,基督教信仰对于争取女性的权益,废除奴隶制度,保护未出生胎儿,反对极权暴政,保护人权和自由,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历史上,基督教信仰改善了西方的社会秩序,也祝福了其他地区的国家和人民。通过圣经我们知道上帝为人类制定的生活原则。在圣经里,我们可以找到道德伦理的基本原则。在圣经里,你可以知道政府的职责和家庭的责任。通过基督的救赎,我们不仅懂得上帝的心意,还有能力遵行上帝的心意。
基督教信仰恢复了人的心灵秩序。在上帝那里,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源头。在天国的应许里,我们找到了生命的归属。在基督的救赎里,我们经历了重生。依靠圣经和圣灵,我们知道人生该有的活法。我们的安全感、归属感、身份认同,以及对未来的盼望都在福音中找到了答案。所以,基督信仰以神为本,却给人带来最大的祝福。
必须说明,人类的福祉并不是最崇高的价值。基督徒的最高追求不是人的幸福,而是上帝的荣耀。人的福祉来自上帝的恩典。在某些情况下,人的福祉可以彰显上帝的荣耀。人的福祉与上帝的荣耀并不矛盾。但是,人的福祉不是彰显上帝荣耀的唯一途径。所以,在基督徒的价值观里,人的福祉不应超过上帝的荣耀。基督教信仰不拒绝人的福祉,但更看重上帝的荣耀。
另有一方面,基督教信仰强调人的堕落和有限。人是有限的受造物,必须依赖于上帝的恩典,而不可能独立自治。并且人因着人性的堕落,人在知识和道德上有缺陷。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人要懂得谦卑,避免狂妄自大。一个谦卑的人会表现出稳健,并在不断的自我省察和认罪悔改中成长。一个谦卑的民族也会脚踏实地,并在自省和悔改中不断进步。
人本主义尝试通过人的能力、智力、感悟、创新、革命,不断地自我超越。这是一种自我救赎。但是,人类虽然可以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却在人性上无法自我超越。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繁荣。但是,人类的道德并不会因为科技和物质的进步而得到改良。古人敬拜大自然。今天的环境主义者同样敬拜大自然。所多玛城同性性行为泛滥成灾。今天,人们在效法所多玛。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人在堕落状态中停滞不前。这两个事实的并存导致了人类用先进的科技自相残害。从冷兵器到核子武器,人类凭着自己的努力没有自我救赎,却陷入更危险的边缘。
好消息是创造人类的上帝愿意拯救罪人。祂赐下耶稣基督作为救主在十字架上完成救赎之工。基督带给人生命的翻转和胜过罪恶的能力。基督要实现的是人性的革命。这场人性的革命不是通过政治手段的暴力屠杀实现的,而是通过耶稣代替罪人承受了暴力和杀戮,并从死里复活来实现的。这就是上帝赐下的福音。
如果从最终的结局来看,人本主义者追求的目标是没有上帝的人间乐园,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巴别塔工程。但是,这个工程最终会失败,大巴比伦城会坍塌。无论是历史还是圣经的预言都告诉我们,奴役和杀戮是人追求无神的乌托邦的必然结果。
请不要误会,基督教信仰的终极目的不是用福音来在改造世界。福音的目的不是建立人间天堂。福音是天国的好消息。耶稣基督再来时将带来完美的天国。那是耶稣基督作王掌权的绝对公义的国度。那里有三一真神的荣耀充满,神的子民与神同在,直到永远。这不是人本主义的乌托邦,而是真神的荣耀充满的真实国度。
基督再来之前,福音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个人的生命。当基督徒个人在教会、社会和家庭等各个领域实践信仰,福音的影响力也会体现在社会层面。当基督徒实践信仰的影响力足够强大,福音就会带来社会的改良和文明的进步。这是福音可能带来的结果,但是这不是教会的政治议程,也不是福音的终极目标。
上帝在人类历史兴起过基督教文明的复兴。地上的基督教文明是上帝之城的光辉在地上之城的照耀。但是,当世人普遍拒绝福音,基督教文明的花朵会枯萎,文明会倒退。地上的帝国在历史中兴衰交替。但是,上帝之城必然荣耀的降临。所以,我们的盼望不是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我相信这里的大部分弟兄姊妹和我一样爱美国,我们都渴望保守美国的基督教文明的果实。我相信,作为美国的公民当尽这样的社会责任。但是,在你履行公民责任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美国不是你的盼望,天国才是。当基督再来的时候,完美的上帝之城会降临,那是我们永远的归属。在人类历史上,基督教文明的国家存在多长时间,那是上帝的主权和作为。你尽到公民的责任去维护基督教文明的果实就可以了。假如结果令你悲伤,请在失望之后,举目望天,等候基督再来的时候审判罪恶,拨乱反正,带领你进入完全公义的完美国度。那才是你的盼望。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致终却是通往死亡之路。主耶稣也呼召我们走小路,“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漫长的河流。那么人本主义和神本主义两股暗流是两条路。两者会掀起不同的浪花。我们平时看到的社会现象只是表层的浪花。我们今天探寻表层浪花背后的精神暗流。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就可以慎思明辨,不至于盲目地随波逐流。
但是,仅仅分别人本主义和神本主义还不足以认清时代精神。比如,惠顿学院在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强烈要求下,把一位宣教士的纪念匾额摘下来了。惠顿学院的毕业生做了宣教士,并为主殉道。这不是一件荣耀的事吗?惠顿学院作为一所基督教学校为什么要把这个纪念宣教士的匾额摘下来呢?是什么样的时代精神掀起了这一朵浪花?我们下一堂再讲。
时尽书 来自中国大陆,现为牧师,在北美牧会。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生命季刊主页
|